幼儿园课件网 > 幼儿园综合课件 > 幼儿园科学课件 > 教育部《幼儿园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科学领域理解与实践PPT课件

教育部《幼儿园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科学领域理解与实践PPT课件

幼儿园科学课件 本幼儿园课件PPT教案仅供学习参考。2022-03-23

幼儿园课件PPT下载


教育部《幼儿园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科学领域理解与实践PPT课件

  本文为教育部《幼儿园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科学领域PPT课件,课件PPT《幼儿园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科学领域PPT课件包含了ppt课件,活动目标是亲近自然,喜欢探究—是首要的、前提性、动机性目标,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—是重要的、核心性、关键性目标。适用于幼儿园3-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的教学实践,所属栏目幼儿园科学PPT。

  幼儿科学探究的目标包括三个维度

  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:

  目标1:亲近自然,喜欢探究

  —是首要的、前提性、动机性目标;

  目标2: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

  —是重要的、核心性、关键性目标;

  目标3: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

  —是载体性、产生性目标。

  阅读分析案例,了解幼儿探究的特点

  阅读两个案例思考以下问题:

  ①幼儿是如何探究的?

  ②教师提供了哪些支持?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。

  案例1:课件PPT《小汽车》

  幼儿的探究

  幼儿可以自主、主动学习;

  幼儿的想法与成人不同;

  教师的支持

  给孩子自由、自主的空间;

  材料适宜,能引发幼儿探究

  案例2:

  案例3:课件PPT《燃烧的小蜡烛》

  王尧是中一班最小的男孩,今天他手里拿着一个半透明的色彩艳丽的杯子。他凝神深思半刻,就把杯子罩到蜡烛的上面,神情专注地看着他的心爱的小火苗。可是,小火苗就像生病了似的,越来越小了,最后,竟熄灭了。尧尧急了,赶紧掀掉杯子,拿出小蜡烛,从旁桌的蜡烛那里救活了小火苗。这回,他没有把杯子整个罩下去,而是悬在空中,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烛光,他似乎发现了什么。小火苗扑闪扑闪的,眨着眼睛朝他笑。尧尧终于明白了火苗不灭的原因,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。过了一会儿,他把杯子朝上放,拿起小蜡烛,放进杯子里。做成了一盏美丽的小烛灯!尧尧高兴的说着:“ 哦,真漂亮啊!我好棒哦!” 安安是个胆小的女孩,出乎意外的,她今天没有丝毫胆怯的情绪。多次的操作,她第一个发现了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。为了保护她的小火苗,她把蜡烛粘在了倒放杯子的底座上。可一阵风吹来,她的小火苗还是灭了。原来火苗还与风有关!安安把她的小火苗藏进了侧放的杯子里。同样也做成了一盏小烛灯。抬起头,安安才发现她的小伙伴们都有了自己的发现,他们的身旁都有了一盏盏不灭的烛灯!

  幼儿的探索

  ● 幼儿的探索是自发的、积极主动的

  ● 幼儿是在动态的操作中、在于材料

  的互动中来建构自己的经验的

  ● 幼儿在活动中经历了观察探索、获

  取信息、得出结论等一系列探究的过程

  幼儿的问题

  幼儿的问题

  教师的支持

  4、幼儿探究的特点

  ◆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

  ◆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探索者

  ◆ 幼儿的探究借助于直接经验

  — 借助动作、借助具体事物

  ◆ 幼儿探究的方法具有试误性

  好奇、好问、好探究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

  ——杜威

 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、求知欲,这种与生俱来的特点是探究事物的内驱力,是人生的一部分,与呼吸、饮食一样重要。

  二、数学认知子领域的目标及核心价值

  课件PPT《指南》数学认知领域强调

  1、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,感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,获得真实的经验

  2、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。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对具体事物不断抽象概括实现的

  3、幼儿的数学认知存在个体差异,不同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

  幼儿的几种思维方式

  直觉行动思维:借助动作进行思维

  — 0-3岁

  具体形象思维:借助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

  — 3-6岁

  抽象逻辑思维:借助语词、概念进行思维

  — 6、7岁以后

  幼儿阶段思维发展的特点

  1、直觉行动思维发生变化

  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特点

  ● 一是:思维依赖于具体事物

  ● 二是:思维依赖于动作

  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

  子思维的进程,思维的积极性就会

  降低。

  — 皮亚杰

  2、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

  摆脱动作和动作对象的依赖,凭借

  鲜明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现的联想进行

  思考。

  3、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

  这一阶段的幼儿能够从语言上进行推

  理,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。

  目标1: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(是首要目标)

  强调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探究愿望的培养,教师要把握数学教育的特点,采用得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。

 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

  上 下

  左 右

  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 无处不在

  目标2、感知和理解数、量和数量关系

  目标3、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

  (是伴随性目标)

  强调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去理解数学、运用

  数学,不能脱离实际情境

  目标2、感知和理解数、量和数量关系。

  目标3、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。

  2、案例分析

  阅读案例1思考:

  ①案例中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和

  经验如何?

  ②结合案例反思当前存在的对幼儿数

  学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

  是什么?

  数学案例分析:

  在一所幼儿园,我看到大班的教室里墙面和黑板上张贴着很多加减法算式,老师说,孩子们已经完全掌握了20以内的加减法。但当天给我们看的是一个操作活动,孩子们用瓜子皮,玉米皮,小棍,豆子等,粘贴妈妈的头像。我问身边的一个男孩:“你知道3+5等于几吗?”孩子立刻回答“8”。我又问“那3+8等于几呢?”孩子也很快回答“11”,此时老师走过来听我们的谈话。我接着问:“你看你粘贴的画,这个妈妈的左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?”孩子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“1,2,3,4,5。5个。”我又问“右边眉毛用了几个瓜子皮?”孩子再一次从左到右用手指着数“1,2,3,4,5。5个。”“那么,两个眉毛一共用了几个瓜子皮?”孩子用手指着从左到右数“1,2,3,4,5,6,7,8,9,10。 10个。”我便回头问老师:“你看出什么问题来了吗?”

  ①案例中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和 经验如何?

  掌握了10的基数概念

  没有真正掌握加法算式的意义

  不能应用所学的数学解决相关的问题

  ②结合案例反思当前存在的对幼儿数 学学习与发展的价值追求方面的问题 是什么?

  对儿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的期望经常会过高

  过于注重表面的“教”的结果、轻内在的“学”的

  过程

  脱离生活和实际问题

  3、数学认知领域的核心价值

  1、强调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

  情感体验

  ■ 认识到数学抽象性、概括性等特点,教

  育方法、手段得当;

  ■ 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愿望,

  激发幼儿好奇、好问、善于思考,感受数

  学的有用和有趣

  各种物品中的“数”、“形”、“序”

  3、强调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。

  幼儿将已有的数学经验运用于实际问题情境

  中,并进行思考、分析和推理

  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检验幼儿是否掌握数学知

  识和经验的重要标志

  4、梳理幼儿数学教育的主要方法和策略

 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并运用数学

  (数学教育生活化)

  以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感知数学

  (在游戏中渗透,创设有趣的情境)

  注重幼儿的动手操作和探索

  (操作性)

  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,能够促进

  和锻炼幼儿思维能力,使其自觉的运用数学

  概念、经验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。


幼儿园课件PPT下载


说明:以上幼儿园课件PPT图片与教案文字并无直接关联,请以实际下载的幼儿园PPT课件为准。

幼儿园课件网 © www.youeryuankejian.com